close

我是個很容易做夢的人,有時夢的天馬行空,如同看電影,有時候是簡單如身邊的人事物,像是日常生活的那種夢。有趣的是,只要是夢到家裡,夢中的場景永遠相同。就是那個我從6歲住到19歲的社區——豐年家園。

記得剛搬進豐年家園時,六歲的我就被教導背誦新家的地址:台中縣太平鄉中山村大源18街26號。那時豐年家園的樣貌,其實是有一點像美式社區的格式,家家都有個小小草坪的小前院,院子有柵欄一般的門。社區的建築是一排排透天的連棟和獨棟的住宅,一整片社區都是棋盤式的道路,大源一街,大源二街一直到大概42街。這些街道雖然也是柏油路面,但並不像外面的馬路一樣有川流車潮,反而比較像是我們小孩的遊樂場,我在這裡學會騎腳踏車,學會溜冰,還有玩滑板。一到下午,就會有鄰居朋友在家門口叫我:『小瑤~~出來玩喔!』 我們就在社區裡跳橡皮筋、跳格子、玩123木頭人、踢罐子、玩紅綠燈、老鷹抓小雞。家裡養的小狗也都自己在社區中遊走溜達,不需要牽繩也不用擔心危險,該回家的時候自然就會自己出現。還有,每年元宵節要提燈籠的時候,社區裡的小孩還會約好一起出動,領隊的大小孩拿著竹製的火把(對年幼的我來說,看起來超威的)還有拿克寧奶粉罐鑽洞的,或者是比較新潮的塑膠造型燈籠,不管哪一種燈籠,裡面幾乎都是生日蛋糕用剩的蠟燭,邊走燭火邊搖曳(也會不小心滅掉)很有過節的風情。 

我們家大源18街,是整個社區最寬的也差不多算是社區正中間的位置,不知何時開始,固定每個禮拜五會有夜市。攤位沿著大源二路延伸,長度大概是從大源十街開始一直延續到三十幾街。因為大源十八街最寬,所以這條街上也會有一排攤位,大源十八街和大源二路的交叉口,大概就是整個夜市最精華的一塊了。精華地段的什麼攤位最大呢?就是當時開始風行的夜市牛排。吱吱作響的牛型鐵盤上,下層是一大坨預先煮好的白麵(對,就是白麵,不是任何形式的義大利麵,而是很像陽春麵那種不粗不細扁扁又薄薄的麵條,雖然有點不中不西,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毫無違和感,這是絕配!)上方擺上一塊大大的牛肉再淋上上滿滿的黑胡椒醬,鐵板荷包蛋是最畫龍點睛的特色了,生蛋打在熱熱的鐵板上,端上來得時候還是半生熟的太陽蛋,我喜歡在鐵板還在吱吱響的時候迅速鏟起翻面,這樣最後牛排吃得差不多的時候,就會有兩面蛋白煎得焦焦脆脆可蛋黃卻軟嫩流動的荷包蛋。

每個禮拜五,吃完晚飯後,媽媽都會塞60塊給我,讓我晚一點去吃牛排(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可以6點8點各吃一餐真的很厲害)我穿著學生制服,(自以為)優雅地拿著張開的紙巾等鐵板上的四濺的油星消停,然後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慢慢的把肉切成小塊,腰桿挺直,正襟危坐的端出淑女儀態(因為這是當時十幾歲的我最洋派的一餐啊!一邊吃一邊都會有小小的虛榮感冒出來⋯⋯)賣牛排的老闆認得我,總是給我份量超多的麵,後來媽媽告訴我,其實她有跟老闆打過招呼:『小孩子在發育,可以的話就給她多一點好嗎?』(羞~)

是因為我少年時怎麼都吃不胖的關係嗎?媽媽煮的菜很好吃,我超愛,遇到特別喜歡的料理,還會多吃一碗飯。家裡煮牛肉麵時媽媽總問我:『妳今天麵要多一點還是少一點?』我的答案永遠是多一點。媽媽煮的撥魚,熗鍋麵我都可以吃完一碗再添一碗⋯⋯饒是這麼貪吃的我,卻總只長身高不長肉(美髮院阿姨還說是只長頭髮。小時候我髮長及腰,那個阿姨說我的營養都給頭髮吸走了,但我從不信這說法)媽媽很辛勞的把我們餵得飽飽,可是在我身上的投資報酬率卻不太高,身材總是細細瘦瘦的,現在想想,有點替媽媽感到委屈。

所以,讓我吃夜市牛排或許也是媽媽養豬計劃的一部分吧!一直到現在,即使吃遍了世界各國的美味牛排,我依然對台式牛排懷抱特別的情感。儘管不是媽媽親自煮的,但每每吃到,我就會想起那段夜市牛排的美好時光。

唯一可惜的是,我好像從來沒有和媽媽一起去吃牛排,媽媽不喜歡吃嗎?我從來沒有問過她。節省的媽媽總是花錢花在刀口上,就算自己捨不得吃,卻絕對捨得給孩子最好的。媽媽的偉大從來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,而是每天每天細微的付出慢慢堆積成的。小時候我不懂得,長大之後才慢慢了解,越了解便越感激,越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都難以回報。但其實媽媽是不求回報的,他只要我們快樂,就像我現在也只希望她快樂一樣,不論我們分隔多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